口語英語口語英語學習材料

這句話怎麼說(時事篇) 第1568期:廈門一惡意訴訟方被最高法三巡法庭改判並罰款8萬元

本文已影響 2.33W人 

【背景】

最高法再次通過個案提審,劍指惡意虛假訴訟。2月26日,大法官江必新赴廈門再審宣判了一起民間借貸案,在糾偏原審判決後,合議庭還對惡意訴訟的出借人作出民事制裁:罰款8萬元。

【新聞】

請看《中國日報》的報道

BEIJING - The third circuit court of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SPC) imposed a 80,000 yuan fine (about $12,680) for malicious litigation on a case concerning a private lending dispute, the SPC said Monday.

北京消息,最高法院週一表示,最高法院第三巡回法庭對一起涉及民間借貸糾紛的惡意訴訟罰款8萬元。

【講解】

malicious litigation是惡意訴訟。
這是一起普通的民間借貸糾紛(private lending dispute)。2014年,因合作購買房產所需,泛華公司、林某某向洪某某借款併合作成立(establish)元華公司,並由洪某某代持公司90%的股權(stock rights)。同年3月,洪某某以投資款名義向元華公司轉賬支付3000萬元。
2015年4月,洪某某向廈門中院提起訴訟(file a lawsuit),要求林某某、泛華公司清償(pay back)3000萬元借款本息(principal and interest)及洪某某爲此支出的律師費37.58萬元,元華公司承擔連帶保證責任
經法院審理,一、二審(the first and second trials)法院均判決支持了洪某某的訴訟請求(claim)。林某某不服,向最高法院申請再審(retrial)。
歷經近三個小時庭審,合議庭查明,洪某某以對元華公司投資(investment)的名義向泛華公司、林某某出借款項後,又將上述款項中的絕大部分從元華公司轉入(transfer)其投資的公司及其個人賬戶(account),並隱匿相關證據。合議庭對惡意訴訟的出借人(lender)作出民事制裁:罰款8萬元。林某某和泛華公司不再承擔還款(repayment)責任。
審判長江必新說,出借人嚴重違反誠實信用原則(breach the principle of good faith),隱匿證據(hidden relevant evidence),違反了《民事訴訟法》(Civil Procedure Law)。
江必新指出,近年來,部分當事人通過捏造事實(fabricate information)、僞造或隱匿證據(falsify or hide evidence)、惡意串通等手段提起訴訟,意圖通過訴訟牟取非法利益,此類行爲不僅損害其他當事人合法權益(hurt the lawful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other parties),而且嚴重擾亂訴訟秩序(disturb litigation procedures),損害了司法權威和司法公信力(impair judicial authority and credibility),應當依法給予制裁(punish)。

這句話怎麼說(時事篇) 第1568期:廈門一惡意訴訟方被最高法三巡法庭改判並罰款8萬元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