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語英語實用生活英語口語

跟學口語:美國總統就職演說中的點睛之筆

本文已影響 8.03K人 

中國一句成語叫畫龍點睛,往往最後一筆最傳神。美國新任總統的就職演說也是一樣,最值得關注的就是最後一部分,如何讓聽衆情緒high到最高點。當然,我指的是演講的最後一部分,而不一定是最後一句話,因爲美國總統演講的最後一句話一般都上帝有關,最典型的一句是God bless you and may God bless America(願上帝保佑你們,保佑美利堅),有點像過去中國人說的“萬歲萬歲萬萬歲”,只是一個程式。正如毛澤東所說,真正的上帝其實就是人民大衆,美國的總統對這一點也非常清楚,所以演講的最後總是落腳到美國民衆。

跟學口語:美國總統就職演說中的點睛之筆

直到今天,人們還津津樂道1961年1月20日肯尼迪就職演講結尾時的點睛之筆:“我的美國同胞們:不要問你的國家可以爲你做什麼,而要問你可以爲你的國家做什麼(my fellow Americans: 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肯尼迪的那番話對他的美國同胞提出了高標準嚴要求,而肯尼迪的繼承人約翰遜在1965年1月20日的就職演說的結尾則引用了聖經的一句話恭維他的美國同胞:“請賜我智慧與知識,讓我得以面對我們的人民。不然,如何能估量出我們人民的偉大呢?”(Give me now wisdom and knowledge, that I may go out and come in before this people: for who can judge this thy people, that is so great?)

約翰遜之後的總統就是打開中美關係大門的尼克松總統,他兩度當選總統,所以有兩次就職演說。他在1973年1月20日第二次就職演說的結尾提起了他的前任:“當我站在這裏,一個被歷史賦予了神聖性的地方,我想到了在我之前曾經站在這裏的那些人,想到了他們的美國夢,我知道他們中的每個人都意識到:爲了使夢想成真,他們個人的努力遠遠不夠,需要民衆的助力(As I stand in this place, so hallowed by history, I think of others who have stood here before me. I think of the dreams they had for America, and I think of how each recognized that he needed help far beyond himself in order to make those dreams come true)”。

1977年1月20日卡特總統在就職演說中的結尾已經提到了他離任的那一天:“我和你們一樣希望,當我作爲你們的總統任期結束的時候,人們將會這樣談論我們的國家:…..”(And I join in the hope that when my time as your President has ended, people might say this about our Nation:…….),他的希望包括了很多內容,但都很樸實,這裏只舉幾個例子:每個有勞動能力的人都找到了有價值的工作;不論強弱、貧富在法律面前都人人平等;每個美國家庭都和諧興旺。

卡特只擔任了一任總統,接任的里根則擔任了兩屆總統職位,他在1981年1月20日第一次就職演講的結尾講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一個普通士兵的故事。這個士兵的名字叫Martin Treptow,他本來在美國一個小城的理髮店工作,大戰開始後他應徵入伍來到了法國戰場。當這位士兵在戰場上犧牲後,人們在他的身上發現了一個日記本,裏面有這樣的“決心書”(my pledge):“美國必勝。爲此,我要工作,我要節儉,我要奉獻,我要忍耐,我要熱忱地竭盡最大努力去戰鬥,就好象整個戰爭的勝負取決於我一個人(America must win this war. Therefore, I will work, I will save, I will sacrifice, I will endure, I will fight cheerfully and do my utmost, as if the issue of the whole struggle depended on me alone)”。

1989年1月20日就職的老布什在就職演講的最後也談到了歷史,但是不是像里根那樣講了一個動人故事,而是詩情畫意的描述:“我把歷史看作是一本有許多頁碼的書籍,每一頁都記錄了心想事成的每一天。微風吹過,翻開了新的一頁,新的故事開始了(But I see history as a book with many pages, and each day we fill a page with acts of hopefulness and meaning. The new breeze blows, a page turns, the story unfolds)”。

克林頓在1997年1月20日他的第2次就職演說的最後也使用了詩的語言,但不是像布什一樣描述歷史,而是展望未來:“我們還看不到我們的後代的面孔,也永遠不會知道他們的名字,但是當他們談論到我們的時候,希望他們會說我們把祖國領進了新的世紀,把有活力的美國夢留給了所有的子孫(May those generations whose faces we cannot yet see, whose names we may never know, say of us here that we led our beloved land into a new century with the American Dream alive for all her children)”。

2001年1月20日,小布什在他的第1次就職演講中的最後使用了排比句式鼓舞民心:“永不疲憊、永不氣餒、永不完竭,今天我們重樹這樣的目標:使我們的國家變得更加公正、更加慷慨,去體現我們每個人和所有人生命的尊嚴(Never tiring, never yielding, never finishing, we renew that purpose today, to make our country more just and generous, to affirm the dignity of our lives and every life.)。

小布什雖然說得好聽,但是他重樹的目標顯然並沒有達到。8年後,當美國曆史上第一位非洲裔總統就任的時候,奧巴馬是以這樣頗爲沉重的語句結束他的就職演說的:“滿懷希望和信念,讓我們再度穿越冰凌,頂住來襲的風暴。願我們的孩子的孩子們這樣評說:當先輩們當年面臨嚴峻考驗的時候,他們沒有停下腳步,沒有回頭,也沒有動搖…(With hope and virtue, let us brave once more the icy currents, and endure what storms may come. Let it be said by our children's children that when we were tested we refused to let this journey end, that we did not turn back nor did we falter…)”。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